“我现在每天要发七八个柜,车子在义乌港都排起了长队。”最近,巴基斯坦籍商人姆维斯忙得不可开交,他正在为今年的圣诞积极备货,对他而言,义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圣诞工厂”,更让他体验到义乌一流的营商环境。姆维斯刚刚申请获得了5年期的长期工作居留许可,整个申领服务都在“家门口”的移民事务服务站轻松完成,“在这里做生意、生活真的太方便了,我爱义乌。”采访中,他的普通话带有浓浓的“义乌腔”。像姆维斯这样,在全球疫情期间仍坚守在义乌采购的常驻外商有8000多人,其中2021年上半年,义乌新增的常驻外商就有1100多人。
那么,义乌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显然,优质的政务服务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在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及公安出入境业务部门的努力下,全市涉外领域的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获批全国首个拥有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权限的县级市,打造全国首创发行的具备“衣、食、住、行、商”功能的“外籍人士商友卡”,全市社区设立社区移民事务服务站,搭建移民融入工作“舞台”,打造全警种“通办”窗口,在业务审批领域推进数字化改革……一系列“筑巢引凤”的创新举措,让全球优质客商源源不断进入义乌。
“专科”+“全科”一站式办理 不久前,中法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互认换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协议》正式生效,这意味着持有法国驾照的外籍人士,可以在国内车管部门面试换领中国驾照,这是国家层面对外开放的又一政策出台。 然而,外商在实际办理中,还是经常遇到各种的问题,“他们在义乌申领临时入境机动车驾驶许可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车管部门在外籍人士的身份核查工作上存在一定困难。”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教导员朱爱萍说。 问题就是导向,出入境部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指导下,及时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将“专科”拓展成“全科”,涉外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临时驾驶许可及境外机动车驾驶证换领等工作也纳入服务范围,外籍人士在出入境管理部门便可完成换领。 上周,来自安徽的周先生需要办理澳门团队旅游签注,但因未持有《浙江省居住证》无法办理,“通办”窗口审核发现周先生符合《浙江省居住证》办理条件,便在为其申领居住证后“容缺”受理了澳门团队旅游签注业务,避免了群众东奔西走。 据悉,该窗口可办理户政、流口、交管、出入境等41项公安业务。
打造“15分钟服务圈” 随着义乌正式迈入“自贸区时代”,市场需求倒逼义乌在涉外人员服务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创新。今年以来,打造“15分钟服务圈”成为了义乌出入境管理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境外人员归属感的有力举措。 “我们先后在外国人数量超千人的金城社区、鸡鸣山社区以及词林社区设立了移民事务服务站,但全市共有10多个村社的常驻外国人达到200人以上。”在义乌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叶宏看来,在扩大站点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也十分重要,为此该局借助银行、党群服务中心等力量,进一步将“政务服务2.0”平台向基层纵深拓展,由银行工作人员、社区服务者指导群众网办。 记者注意到,建成的社区移民事务服务站也并非只有办事的功能,更成为了外籍人士交流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刚刚建成使用的词林社区移民事务服务站,定期开展涉外法律课堂,带外国人同过“中国节”,还办起了社区家门口的“孔子学院”,营造了亲融睦邻的浓郁氛围。 谈及在义乌的生活变化,来自约旦的穆罕奈德可谓深有感触:“今年是我在义乌的第20个年头,7年前习近平主席还在重要国际场合分享了我在义乌的圆梦故事,义乌就是我的家!”今年,穆罕奈德在词林社区多了一个新的身份——词林移民事务服务站“奈德之家”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员参与其中。
推进审批领域数字化改革 如何让外商办事更快捷?必然要在数字化改革中找答案。 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在省大数据管理局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支持指导下,率先打破了公安内网系统与浙江政务服务网之间的物理隔绝,实现了政务服务网与公安内网的数据交互,并对“高频事项”的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在事项集中受理后由专人入档全面实现智能化审批,目前已实现近七成事项的全程网办,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过去,材料提交后需要办件民警、分管领导审核,之后提交省厅制证之前还要进行专人复检,使得完成制证可能需要7个工作日,但如**传材料后,有关信息都会自动在公安各数据库内进行核定,办证时长能缩短一半以上。”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叶宏说。 办事“更快”、效率“更高”,群众的获得感也就“更强”,这一奥林匹克格言在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之都也别有一番的内涵。而“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理念,也不断推动着义乌各项改革走深走实,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愿意来到义乌,并留在义乌、扎根义乌。(来源:中国义乌网)
|